- 積分
- 329
- 貢獻
-
- 威望
-
- 精華
- 閱讀權(quán)限
- 10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收聽
- 性別
- 保密
- 好友
- 聽眾
|
顯學,是指盛行于世而且影響較大的學術(shù)派別,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顯學。顯學更接近于科學物理研究,被稱為實踐學派。譬如儒家學派、黃老學派、墨家學派與楊朱學派組成了中國較早的顯學。
敦煌文化是我國甘肅、西部地區(qū)的地域文化,也稱敦煌學。自光緒二十六年被發(fā)現(xiàn),到晚清被國外“探險隊”掠奪,到如今成為“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”,可謂歷經(jīng)風雨。
敦煌學,是研究、發(fā)掘、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文物、文獻的綜合性學科。以敦煌遺書、敦煌石窟藝術(shù)、敦煌學理論為主,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。涉及敦煌學理論、敦煌學史、敦煌史事、敦煌語言文字、敦煌俗文學、敦煌蒙書、敦煌石窟藝術(shù)、敦煌與中西交通、敦煌壁畫與樂舞、敦煌天文歷法等諸多方面。
敦煌學原本是研究藏經(jīng)洞出土的寫本文獻,以后逐漸擴大到石窟、壁畫、漢簡乃至周邊地域出土的古代文獻和遺存的古代文物。敦煌文化是在中原傳統(tǒng)文化主導下的多元開放文化,敦煌文化中融入了不少來自中亞、西亞和中國西域、青藏、蒙古等地的民族文化成分,呈現(xiàn)出開放性、多元性、包容性。
20世紀80年代以來,國內(nèi)學者把敦煌文化看作我國學術(shù)之傷心史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說過:世界上歷史悠久、地域廣闊、自成體系、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:中國、印度、希臘、伊斯蘭,再沒有第五個。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,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(qū),再沒有第二個。敦煌文化的燦爛,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,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。
藏文化是我國西藏、青海地區(qū)的地域文化,也稱藏學。以中國藏族歷史、宗教、文化等為主。最早研究藏文化的不是中國人,而是17世紀后的歐洲人。當時的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從喜瑪拉雅山進入青藏高原,傳播教義的同時研究藏文化。
藏學,是研究藏族社會歷史和文化形態(tài)等方面的一門綜合性學科。藏學研究包括藏族的社會、歷史、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宗教、文學、音樂、戲劇以及建筑、醫(yī)藥、歷算等多種學科,并且涉及宇宙起源、生命科學與微觀世界等領(lǐng)域。藏學界一般認為,藏學誕生在19世紀30年代,匈牙利藏學家喬瑪是其創(chuàng)始人。但對西藏的研究,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。
藏學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固有的系統(tǒng)性與整體性,而且包含了交叉學科、邊沿學科和文理結(jié)合的內(nèi)容。藏學研究早已走出國門,成為許多發(fā)達國家的熱門學科。日本、意大利、英國、法國、匈牙利、德國等國家繼續(xù)保持各自的研究傳統(tǒng),而俄羅斯、國等國家也在迅速追趕,包括澳大利亞、丹麥、瑞典、芬蘭等一些國家,也有人在研究充滿神秘色彩的藏學。
徽文化是我國安徽、江西地區(qū)的地域文化,也稱徽學;瘴幕俏覀冏畛R娨沧顝(fù)雜的地域文化之一,光在流派上就有很多,這些流派幾乎涉及當時文化的各個領(lǐng)域,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國產(chǎn)生極大影響。比如影響最深遠的新安理學,新安理學可能很多人沒聽過,程朱理學肯定不會陌生,新安理學就是它的最正宗流派。除了新安理學,還有徽州樸學、新安畫派等等。我們常見的徽文化有徽劇,徽州篆刻、版畫、刻書等等。其中的徽劇在清代中期風靡全國,后與漢劇結(jié)合,產(chǎn)生了京劇。當然,還有徽派建筑,細節(jié)上它融入徽州風俗文化,雕鏤精湛。
狹義的徽學是指程朱理學,廣義上的徽學,是以徽州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。它是指以徽州(今地級黃山市、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)社會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思想、藝術(shù)、科技、工藝等為研究對象的、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種理念和學說的總和。它是一種能正確地、合理地呈現(xiàn)客觀社會歷史文化和現(xiàn)實文化的系統(tǒng)知識的學問、學理和學說。成為國內(nèi)地域文化的三大顯學(敦煌學、藏學、徽學)之一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 |
|